在开州城区,说起原开县文化委退休干部陈方灿一家,个个竖起大拇指,都夸了不起,子女个个有出息。大儿子陈曦,在市委研究室任副主任,大儿媳向拥军,在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当助理研究员,孙子陈扶犁,在香港科技大攻读硕士,小儿子陈凯,工程师,重庆市广电网络开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小儿媳徐晓红,开州区环保局干部;孙女陈蕴宇,重庆邮电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一家为人夸赞,源于陈方灿和老伴儿张理桃持家严谨,用“十二字”家风教育后辈一丝不苟。
教育后辈要“饮水思源”
陈方灿的父亲陈延芳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开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创建者。张理桃的父亲张可春铁匠出身,是解放初期入党的老党员。陈方灿和张理桃两口子也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对两个孩子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忘本”。
上个世纪80年底末期,正是西方各种思潮泛滥的时期。那时,两个孩子都在外求学。每次孩子们放假回家,听着两兄弟开口康德、闭口尼采,陈方灿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他了解自己孩子的心性,不愿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又担心孩子走偏了路。他知道,说教对于十几岁的青年人来说不仅没有用,反而适得其反。左思右想之后,他交给兄弟俩一个任务,就是整理他们爷爷的材料,希望孩子们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果然,这个决定影响了兄弟俩此后的人生道路。1997年,长子陈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充满自由主义情调的诗人,逐步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2001年,次子陈凯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技迷”成长为共产党员。
作为党员,陈方灿和张理桃有着浓厚的劳动人民情怀。他们希望孩子们像他们一样,任何时候都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大儿媳向拥军出身于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家庭。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儿子陈曦和儿媳向拥军在开县温泉中学教书。两人周末回家,经常帮助亲家到老城东街做清洁。那时,张理桃就在东街的人民印刷厂当厂长。有人大惊小怪地告诉她“你儿子儿媳扫大街了”,张理桃很自豪的讲:“那正是我期望的,我回头就表扬他们。”从那以后,陈曦无论走到哪个地方,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始终牢记着母亲表扬他的那个情景,始终不敢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有了这样的情怀,陈曦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不少群众认可的事情,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直辖市建设的有功之臣。
教育后辈要“自立自强”
陈方灿幼年丧父,十二、三岁就出来打拼。张理桃家境贫寒,没上初中就出来工作。他们亲历生活艰辛,深知“自立自强”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要求孩子们必须永远记住“一切靠自己、一切靠奋斗”。
每年春节吃了团年饭后,陈方灿家总是要开一个“家庭会”。几十年来,从无例外。当初是一家四口人“开会”,后来六口人,再后来八口人。会议内容很简单,先是后辈们从大到小汇报情况,然后老两口轮流“训话”。陈方灿“训话”每次都“讲三点”,而第一点肯定是“自立自强”,这也几乎从无例外。特别是对孙子陈扶犁、孙女陈蕴宇这两个90后独生子女,他们每次来见爷爷奶奶,都毫无悬念地要接受一次“自立自强”教育。爷爷小时候捡煤渣、学烧砖的故事,奶奶年轻时筑水泥电杆的故事,两个孩子差不多能够横流倒背。可以说,“自立自强”四个字对于老陈家的后辈是深入骨髓。
也正是靠着这四个字,老陈家的后辈们一代比一代更能拼,一代比一代更能干。大儿子陈曦20岁参加工作,从开县温泉中学到巫山县计委,到开县县委、万州区委,再到重庆市委,一路拼搏走上了领导岗位。小儿子陈凯,18岁参加工作,从工人到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再到副总经理,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单位上独当一面。孙子陈扶犁,高中二年级获得了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银牌、重庆赛区一等奖,被中科大提前录取,现留学海外。孙女陈蕴宇考上重邮移通学院,能歌善舞,多次在全市和校内舞蹈比赛获奖。
教育后辈要“敏学敬业”
陈方灿少年辍学,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条件多读点书。在后来的工作中,他靠着“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拼得肺结核病复发咳血,硬是把无线电技术这个“硬骨头”给啃了下来,还成了单位上的技术骨干。张理桃小时候也是没条件读书,当上厂长以后,好强的她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努力,硬是学会了做报表、写报告,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他们两口子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们多读点书,宁可日子过得紧一些,也不让孩子们吃他们这代人曾经吃过的亏。两个儿子读小学时,陈方灿和张理桃工资加起来只有几十元,他们俩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大儿子喜欢文学,就为他订了《少年文艺》月刊;小儿子喜欢科技,就为他买《十万个为什么》、《爱迪生》等书籍。那时候,陈方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家不用存款,我们的存款就是这两个孩子”。后来,两个孩子分别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和中专。大儿子出版第一本诗集,头一件事就是送给父母。小儿子考上工程师,头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报喜。
两个孩子参加工作后,陈方灿总是告诫他们“要靠真本事立身,要靠工作业绩立身”,不要走歪门邪道。他经常讲,干工作不要斤斤计较,“不怕吃亏的人永远不会吃大亏,贪小便宜的人永远得不到大便宜”。他和张理桃两人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干工作从来都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几乎要装上一麻袋。孩子们秉承父母教诲,对待工作不敢稍有懈怠。大儿子陈曦从事文字工作,“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饭,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中央领导同志、市委领导同志的认可,赢得了家乡干部群众的口碑。小儿子从事技术工作,爱钻研、讲实干。特别是每年除夕之夜都坚守工作第一线,二十多年年年在机房守岁,从无怨言,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
陈方灿家“饮水思源、自立自强、敏学敬业”这十二字家风,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侧影。这十二个字不仅是属于他们家,也属于我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