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改革创新
2026年世界杯72场
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初探
江北区妇联 2022-05-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少年儿童手中实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儿童和儿童工作,亲切关怀儿童健康成长,为新时代儿童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北区历来高度重视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关心关怀‘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建设全龄友好城区”。为贯彻落实好区党代会精神,持续构建“基本+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江北正在起草编制《重庆市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初步探索了一些具体思路。


优化顶层设计,实施“三项”综合统筹抓手

一是纳入规划引领。江北区正在编制《江北区“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江北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都明确要“推动儿童优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觉,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高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完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联动保护儿童网络。”二是积极申报试点。2022年1月,按照市级关于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江北区发改委牵头会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责任部门,编制了《重庆市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经市级评审,已将江北区推荐给国家有关部门评审。同时,根据2022年1月21日重庆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工作市级部门开题评审会会议纪要精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确定在我区先行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区专项规划的试点工作,江北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儿童友好城市规划的试点区县,目前正在制定方案。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江北区建立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协调机制,成立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各相关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妇联(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等为成员的江北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围绕“五个友好”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四个”政策友好体系

一是完善“发展规划”政策友好体系。进一步明确儿童友好城市的顶层设计和价值导向,在《江北区“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重庆市江北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 年)》《江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和相应的子规划中,进一步融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建设要求,将儿童公共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等纳入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点储备项目库。二是完善“城市规划”政策友好体系。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将“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引入城市规划,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活动场地规模配置、设计指引等内容纳入《江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及相关规划。三是完善“儿童参与”政策友好体系。探索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的导向,更加注重健全儿童诉求表达、权利保障等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充分尊重儿童独立人格,保障其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四是完善“社会参与”政策友好体系。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等全社会资源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普惠为导向,聚焦托育、教育、医疗、儿童福利等领域,出台一系列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指引、优惠政策指引、重点产业指引及配套等税收优惠政策,并纳入相应的鼓励优惠政策范畴,吸引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各领域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资源整合和建设运作模式,系统增进儿童福祉。


突出儿童视角,完善“五类”公共服务设施

一是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通过推动老旧小区适儿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为儿童提供活动空间、出行提供安全。二是改善儿童安全出行空间。完善儿童友好道路交通设施,围绕串联东西的滨江步道、两江四岸核心区步道网,以及区内特色步道尤其是 12 条新建步道,加快为儿童划定独立、连续的步行和骑行空间。充分考虑儿童出行权益,实施 30km/h 速度限制措施,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出入口两侧 100 米范围内禁止设置路侧停车位,优化营造安全的道路环境。三是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对区内现有儿童设施实施儿童友好改造,加快儿童友好图书馆、友好文化馆、友好体育场馆、校外教育基地等建设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依托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微型少年宫,打造儿童参与社会实践的基地。扎实推进“我是江北小交警”“小蜜蜂乐园”“青少年暑期夏令营”“少年中国说”“童梦童乐”“向日葵阳光成长”“筑梦善行 残健共融”等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儿童主题活动品牌。四是开展儿童友好自然生态空间建设。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拓展乡村旅游儿童参与空间,积极打造绿色学校。五是加强灾害事故防范空间建设。增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灾害事故防范应对能力,突发事件贯彻儿童优先原则,制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定事件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优先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关注儿童特殊需求。   


关注儿童服务,完善“六大”公共服务重点

一是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提高江北区“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水平。争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示范城市(区县)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县、示范机构。二是完善儿童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江北区“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优质供给。普及残疾儿童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残疾儿童逐步实施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免费特殊教育。三是做好体教融合发展。提高江北区“体有所健、体有优健”水平。深化体教融合保障机制,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重点学校建设,加强优秀教练员引进和培训机制。四是加强儿童健康保障。提高江北区“健康有保障、健康优保障”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升儿童身体健康服务能力;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定制课程”,继续组织开展“你笑起来真好看”等中小学心理健康节;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科规范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疗保健机构,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有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有医师专职从事儿童保健服务。五是丰富儿童文化服务供给。通过加强正向儿童文化“嵌入式”传播、丰富儿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完善儿童文化设施布局和功能、净化儿童文化环境等提高江北区“文有所化、文有优化”水平。六是加强儿童大数据公共服务。通过加强儿童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完善儿童大数据平台建设、突出儿童友好城市智能化治理水平等举措,提高江北区“数据有服务、服务有数据”水平。


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四大”示范载体建设

一是打造示范型儿童之家。满足幼儿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的需求,探索完善“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的“1+N”建设模式,重点开设家庭教育、亲子早教、STEM科学课、暑期安全教育、健康心理、普及性教育、延展家庭教育等服务活动,因地制宜完成儿童之家建设。积极争创市级示范儿童之家,继续打造区级示范型儿童之家。二是打造市级示范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托石子山馆、鱼嘴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快建设重庆市儿童公园的方馆、圆馆,积极打造市级示范青少年活动中心,满足少年儿童的教育学习活动需要。三是打造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重要承接地,以社区儿童需求为抓手,形成“三中心多站点”布局,通过整合儿童友好相关资源,积极培育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四是打造一批儿童友好街道、社区、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等示范。在重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率先在全市搭建城市(城区)、街区、社区、小区为一体的全域儿童友好试点城市建设体系。以大石坝街道、观音桥街道为重点打造儿童友好街道、社区试点示范,以两江国际实验学校、溉澜溪实验学校率先打造儿童友好学校试点示范,以溉澜溪、石子山体育公园率先打造儿童友好公园试点示范,以鸿恩寺图书馆率先打造儿童友好图书馆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Baidu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世界杯预选赛

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路408号

ICP备案: 渝ICP备18008301号-1

渝公网安备案 50010502000404号

市纪委举报网址: https://chongqing.12388.gov.cn/

举报电话: 12388

纪检监察组举报邮箱: zzhjjz9314@163.com

举报电话: 023-63626782

Copyright(C)2016 cqwomen.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IPv6

扫描二维码关注重庆市妇联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重庆市妇联微博

2026年7月世界杯

微博

微信

返回顶部

Baidu
2026年世界杯a组